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看亮点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科技创新 再攀高峰

2024-05-14 21:00:34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摘要: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智慧化集中控制中心,屏幕上实时显示车间的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情况。(李学林摄)太钢冷连轧生产线。太钢热连轧生产线。图为太钢厂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

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智慧化集中控制中心,屏幕上实时显示车间的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情况。(李学林摄

太钢冷连轧生产线。

太钢热连轧生产线。

图为太钢厂区。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激励着太钢人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勇直前。

  牢记领袖嘱托,太钢集团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己任,不断激发全员创新动力活力,全方位高质量释放创新效能,持续深化科技质量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如今,太钢制造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发展合力不断汇聚,为山西制造业振兴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力量。

  背景链接

  2023年以来,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坚,14户省属企业扎实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示范建设,构建起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院梯次衔接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组织省属能源企业制定“五个一体化”运营示范项目,成效显著。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太重集团获批建设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世界第一台基于5G远程操作的挖掘机;交控集团隧道智能检测系统成功在13条高速公路推广应用。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迅猛,华阳新材积极参与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迈入全国“第一梯队”;云时代组建技术创新联盟,申报2023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今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面实施省属企业“1551”创新工程,努力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搭建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保障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考核,突出高水平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奖励。完善研发投入保障,将研发经费投入纳入年度预算管理,提高基础研究和前沿性技术研究投入比重。

  纵深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强化问题导向,建立技术清单,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布局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强化结果导向,试点开展原创技术策源地评价工作。强化协同攻坚,推动省属企业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强化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企业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牵头、参与国家和省级创新基地建设,深度融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建设。强化产业链共建,支持太重集团、晋控装备等“链主”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升省内配套率,带动全产业链整体优化提升。

  海南昌江核电站“玲龙一号”小型核反应堆关键部件所用不锈钢板全部由太钢提供,双相不锈钢板材不断攻破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应用领域新突破,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打造特钢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平台……聚焦科技创新,中国宝武太钢集团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集团考察调研时指出,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联合重组三年以来,太钢集团牢记领袖嘱托,持续加快整合融合步伐,在中国宝武管理体系引领下,不断推进各项系统改革工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一大批高端精品钢材产品持续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和项目工程的需求,为履行使命担当、打造不锈钢原创技术策源地、有效服务国家战略贡献了太钢力量。

  高效集聚创新资源

  强化协同形成合力

  日前,由太钢集团生产的不锈钢热轧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液氮恒温器储罐项目,这是“太钢造”继用于“人造太阳”之后再次成功助力国内重大科研项目建设。

  该项目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解决地下极限空气湿度环境对储罐质量的影响问题,双方生产技术人员通力合作,制定了调整成分、提高冶炼纯净度、精准工艺控制等措施,圆满完成了该产品的供应任务。

  加强科技创新核心能力建设,关键在体制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入中国宝武后,太钢集团深度融入中国宝武科技创新体系,高效集聚不锈钢创新资源,强化协同创新,形成研发合力。

  2021年8月4日,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太钢技术中心和不锈钢研发中心挂牌,迈出了融入中国宝武科技创新体系的坚实一步,对于太钢全力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不锈钢全产业链高科技企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之后,太钢集团充分利用中央研究院的平台,发挥长板优势、补齐短板不足,科技创新步入快车道,联合创新、协同创新效应显现,研发效率和产出明显提升,产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巩固拓展。2020年以来,太钢集团新产品每年开发量连续突破百万吨,推出国际国内首发首创产品累计30多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

  2023年,是太钢集团科技创新迭代升级、持续发力的一年。这一年,太钢集团以中国宝武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为指导,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系统谋划,形成了《太钢集团科技创新规划(2023—2032年)》,对未来10年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科技创新长远发展方向,实现了太钢“一总部多基地”科技创新方向和目标的统一集中、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统一构建,以及科技创新管理流程的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

  全面提升支撑能力

  纵深推进科技创新

  遵循中国宝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强化系统布局的同时,太钢集团从多个方向入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总体支撑能力,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持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完善SBU(战略业务单元)、LHY(龙虎鹰快速反应小队)、PDT(产品开发团队)管理体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风险抵押机制,提升太钢集团产品集群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持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先进不锈钢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任务,进一步整合中国宝武集团内不锈钢研发资源,提升不锈钢研发中心研发产出效率;

  持续提升创新核心指标,全面推进关键技术专利布局,重点引导形成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国产化替代等高价值专利,进一步提高专利“亩产”和发明专利比例;

  充分发挥数据的创新引擎作用,持续推进智能检测,加强理化实验室系统智能化建设,实现从入厂原辅料、过程产品到出厂产品智能化检测全覆盖。

  2023年,太钢集团研发投入达到34.07亿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转化。大型LNG储罐宽厚壁板及宽薄底板用06Ni9DR超低温钢板、大板重8吨级铁镍基合金宽厚板等5项产品实现全球首发,LNG船/罐用304LG板材、耐高温弹簧用钢热轧钢带、高氮耐蚀模具钢等10项产品国内首发。海底管道用高质量双相钢获国内唯一供方资质,开发出新能源汽车用薄规格快速自粘结产品、厚规格可变速水电机组用高强产品。推进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炉炼钢CO2绿色冶炼技术、热连轧带钢直线度控制技术等五大标志性技术攻关项目取得突破。这一年,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太钢技术中心位列第9位,继续保持全国冶金行业首要地位。

  深化改革创新突破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5月9日,中国宝武科技创新委员会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现场推进会召开,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等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表示,要切实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4月11日,太钢集团科技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吹响了科技创新的进军号角。会议明确提出,继续完善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尽展其能、脱颖而出。同时,加大研发投入,确保科研经费投入强度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5%,为科研攻关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同时,太钢集团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让链上每一个企业都成为价值的创造者和利益的分享者,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共建共享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2024年,太钢集团启动实施产品经营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推进全球首发产品5项、国内首发产品10项,新品开发继续保持百万吨级水平,高端产品销量比2023年再提升10%,全力打造以不锈钢为核心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当好创新“国家队”。

  放眼未来,太钢集团将坚持以全面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全力锻铸不锈钢和高端特钢科技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大力培育和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度,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张毅

  特写1

  精益求精

  只为更好的钢

  夏气初上,绿荫之下,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安静且淡然,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坐落着一个生产世界领先“手撕钢”的车间。

  一卷卷钢材成品排列整齐,3台轧机隆隆作响,操作机器的人却难觅踪影。“现在车间自动化的程度非常高,几乎大部分的工作都由机器完成。”2号轧机前,安全生产部部长房旭回答着记者的疑问,“你看这台轧机,它的启动和暂停其实并不在这里操作,而是在旁边的智慧化集中控制中心实现的。工作人员在操作的同时,那边的系统还能同步记录下实时的数据,为后续的工序优化和材料研发提供支持。”房旭所说的智慧化集中控制中心,投用于去年10月,除了“一键启停”,还实时记录着整个车间的能源消耗和安全生产情况。

  近期,太钢正集中精力扩大4J42K精密合金带钢产能。自4J42K精密合金带钢完成数十吨小批量连续生产,实现向引线框架龙头企业批量供货以来,订单纷至沓来。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提高自身大规模生产能力,成了整个车间新的努力方向。据了解,半导体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而0.1—0.4毫米的“芯片钢”——4J42K镍基精密合金带钢,具有良好的磁、电、加工及焊接性能,是引线框架的优良材料。“长期以来,这一部分的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去年我们联合炼钢一厂、热连轧厂、冷轧厂成立研究团队,从合金纯净度、热膨胀系数、表面质量控制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终于在年底开发出了4J42K精带。”房旭骄傲地说。

  经过多轮次全流程试制、精细生产组织,针对客户10多条核心技术参数要求的工艺改进,再结合太钢装备特点和不锈钢产线生产镍基精密合金的先进工艺,新开发出的4J42K镍基精密合金带钢,不仅克服了国内同类产品装炉量小、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的不足,同时还具备了高质量大规模生产能力,成为太钢瞄准镍基精密合金带钢国内市场、发力高端应用领域的又一力作。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调研,嘱咐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断精益求精,只为更好的钢!”太钢精密带钢党委副书记侯彦珍坚定地说。(李学林

  特写2

  不断创新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根直径85毫米的钢铁方坯,经过30架轧机的轧制,摇身一变成为直径5.5毫米的耐热合金产品。在太钢不锈线材事业部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人影交织,一派繁忙景象。

  耐热合金应用十分广泛,由于其特殊的材料性能,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比如电加热器发热材料的核心就是耐热合金。通过对市场的多维度调研,太钢不锈线材事业部紧盯耐热合金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产品得到了客户的充分肯定,快速占领市场。去年,该事业部以“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拓新市场”为发力点,大力推进耐热合金高效化、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销量显著提升。

  高高的个子,坚毅的眼神,记者见到朱拥民时,他正蹲在轧机旁,同研发人员交流技术升级路线。作为事业部的负责人,他带领全体成员从提升产品质量入手,通过设备、工艺两方面技术攻关,实现了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笔尖钢、港珠澳大桥双相不锈钢螺纹钢筋、镍基合金等一批明星产品,均出自这里。

  在朱拥民看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创新。”在事业部,一切围着创新转。营销技术人员多次走访客户,跟踪市场变化,将客户诉求转化为研发重点项目。充分发挥技改新装备优势,联合上下工序协同攻关,成功开发出5个耐热合金系列新产品,性能满足客户要求,实现连续批量订货。“石奇良创新工作室”发挥领头羊作用,首席技师石奇良根据当前生产情况组织专题讨论会,同技术尖兵分享经验、交流心得,高效协同挖掘设备潜能。依托太钢完备的生产工序,打破市面上“作坊式”生产,实现耐热合金产业化迭代升级,以低成本、高效益、绿色低碳的显著优势,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发展。

  一季度,太钢不锈线材事业部传来好消息,“新”产品耐热合金创效400余万元。去年,该事业部通过不断优化工艺模式、拓展生产能力,持续推进耐热合金高效化、规模化研发,全年创效800万元。(张毅 谢妮王黎路彦青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