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拥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总量的7%,排名全国第四位。在这五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低级别”文物占比高达97%。与文物数量相反的是,不同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资金呈倒金字塔分布,寥寥可数的资金投入与散落万千的文物遗存存在“悬崖式”缺口。针对这一困局,经报请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山西省文物局联合山西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通知》(晋文物发〔2022〕19号),从2023年起在全省实施利用政府一般债券全面加强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的政策,力争用十年时间使全省低级别文物保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政策实施一年来,全省共安排政府一般债券资金3.58亿元对299处低级别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成为山西有史以来在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方面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明显的一次新探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山西还深入实施“文明守望工程”,批准设立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
6月8日上午,“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在辽宁沈阳举行,活动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山西省文物局申报的“探索利用一般债券 创新低级别文物保护利用路径”等10个项目获评十佳案例,“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助力东北振兴发展战略”等10个项目获评入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