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晋头条

文旅融合风劲帆起 全域旅游硕果累累

2021-03-09 15:08:01 来源: 山西日报 作者: 记者 张婷
摘要: “游山西·读历史”成为山西文旅新形象;“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享誉全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优秀剧目获国家级大奖;“文化+&

 

“游山西·读历史”成为山西文旅新形象;“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享誉全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一批优秀剧目获国家级大奖;“文化+”“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文旅融合,各项工作取得新进步。

  回望“十三五”,省文旅系统聚焦高质量融合发展,落实了一系列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举措,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全省文旅业发展态势日益向好,旅游经济总收入、旅游接待、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等指标实现翻番,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三大品牌建设年”成效显著

  文旅融合全面提速

  “这才是乡愁!”无论何时,每当“原住民”光水英站在自家1500多年历史的古老院落里唱起原汁原味的民歌,总会让来临汾云丘山塔尔坡村游览的游客听得如痴如醉,发出由衷赞叹。

  游客多了,名气大了,云丘山的发展蒸蒸日上。去年12月30日,云丘山景区正式荣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对于打造旅游品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0年我省“三大品牌建设年”成效显著。除了云丘山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外,壶口瀑布也列入5A创建名单,10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我省还编制了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山西段)规划,对接落实了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全省首批100个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面铺开3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随着175个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的确定,“三个人家”成为我省独有的旅游品牌。

  作为三大旅游板块建设的“点睛之作”,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去年9月23日启用,从此,游客能慢下来、停下来、住下来,观光休闲,欣赏美景,亲近自然。

  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是我省“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三大旅游板块、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截至去年9月,已累计开工4250公里,建成2883公里,串联了沿线66个A级以上景区、130处非A级旅游资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诗意”。

  近年来,我省文旅融合全面提速,把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探索景区发展的有力抓手,全力构建文化旅游共建共享新局面,出台了文旅融合实施意见,省市县联动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推荐“山西三宝”参加服贸会、海峡两岸文博会,举办第二届文创大赛,推动《北魏长歌》《黄河》等三大旅游板块主题旅游演艺产品提质升级,开展省级工美大师和非遗传承人学历教育等。

  “十三五”期间,全省文旅系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全省文旅业持续发展,规划目标全面完成,旅游经济总收入、旅游接待、人均出游率、旅游就业等指标实现翻番。与此同时,我省重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了第六次旅发大会、第二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黄河对话、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工美产品博览交易会、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等重大活动。打好省际“亲情牌”,与周边省区签订合作协议,有力提振了文旅新消费。

  “游山西·读历史”深入人心

  全域旅游建设势头强劲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深刻指出,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上下迅速掀起“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热潮。山西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转化进入新阶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进入新层次。

  “游山西·读历史”文化旅游推广活动去年8月11日启动,精准定位“九游九读”文旅新形象。随后,市场红利逐步显现。活动启动后首个国庆假期,全省累计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四位;旅游收入316.38亿元,居全国第九位。

  我省组建“游山西·读历史”推广联盟,以“组合拳”推动品牌塑造。随着《省文旅厅“游山西·读历史”活动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出台,全省推出10条全域旅游精品线路,组织15家单位开展试点,推动省内60家高等级景区围绕“游山西·读历史”主题进行改造升级,首批科研站完成申报即将挂牌。到2023年,“游山西就是读历史”将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

  各市也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游山西·读历史”活动,设计推出富有地域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50余条,“游山西·读历史”太原行、晋中行、阳泉游、品吕梁、游运城等特色旅游产品市场反响热烈。

  在省市图书馆、大剧院,以“游山西·读历史”为主题的文旅在线微讲堂、公益讲堂、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会频频举行,引来广大游客纷纷打卡。各景点景区深度开发线路产品,推出“游读”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拓展形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打造出一批可亲近、可品读、可观赏的样板,丰富载体。

  发展全域旅游不仅让“游山西就是读历史”的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还让我省再添一张亮丽“国家号”名片——我省成为全国第8个省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2020年,我省全域旅游建设势头强劲。省文旅厅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针对82家重点单位开展培训,推动泽州、壶关、永济、武乡4县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或康养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发展。与此同时,太原市被纳入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目前,我省全域旅游发展态势良好,进一步激活了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了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资源要素向文旅业集聚,逐步形成“全域+旅游”“百业+文旅”协调发展的繁荣局面。

  坚定文化自信

  新业态蓬勃发展

  去年10月11日晚,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精品重点创作剧目《沁岭花开》在晋城歌舞剧院正式首演,感人真切的故事情节、地道优美的上党梆子唱腔、绘声绘色的艺术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坚持打造精品、传承文化、惠及人民。狠抓重大题材精品创作,《沁岭花开》《文明太后》等一批剧目入选国家级扶持名录或参加全国展演。《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申纪兰》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主题创作计划,《北魏长歌》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文明太后》等6部作品入选“建党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扶持名单,《暖冬》等5部作品参加全国脱贫攻坚优秀剧目展演,数量居全国之首,《更上层楼》等一批新创剧目搬上舞台,实现质、量双提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助推了新业态的繁荣。去年9月,在我省举办的第二届非遗博览会上,33个国家级、75个省级项目集中亮相,展现了“劳动人民创造史”的博大精深。一场场文化创意产品对接活动、山西工美产业联盟的成立,让“山西三宝”“山西礼物”名扬四海。特别是围绕三大品牌进行的文艺创作,充分在文化原生地深挖内涵,《如梦碛口》《大河古镇》等一部部实景演艺节目融入景区,布艺、漆器、陶瓷、剪纸、皮影及民俗演艺活动等文化遗产,也以各种形式与景区结合,引得游客八方来。

  随着“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基层,广场舞、摄影展、票友赛、大合唱等文化活动高质量举办,去年举办赛事1700余场、免费送戏下乡12000余场、惠及群众800余万,群众文化参与度、便利度显著提升。全面验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4项重点改革任务,培育出一大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乡村文化带头人、乡村文艺队伍,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继续保持“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超额完成。展望未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省文旅业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全力打造“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游山西·读历史”“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等文旅品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