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市长刘予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代表一方百姓的人大代表,主要就是要把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好、领会好,把群众的呼声反映好,回去以后贯彻好、落实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质效明显提升
临汾市如今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刘予强向记者谈及最多的词汇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以开发区为例,临汾的开发区整体偏小,产业融入容易聚集,也容易形成产业集群。因此抓住开发区这个引擎,加大对开发区的开发力度,这也是下一步的重点。
刘予强说:“为了服务好企业,政务大厅简化流程,减税、降费上继续加大力度,减少审批环节,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软服务上,我们按照省委要求成立了项目办,有专门的办公室处理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帮扶办。”
2017年,临汾坚持把污染治理作为全市“头号工程”,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30.4亿元,其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1.36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25倍。此外,结构不断优化也带来巨大好处,一是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二是非煤产业支撑作用突出,其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比分别为4.2%、4.3%、0.8%,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8、1.0、0.1个百分点。
临汾市近年来上下着力打造“中国根·黄河魂”品牌,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力度,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旅游收入屡创新高。2017年,该市旅游总收入完成484.5亿元,同比增长30%。
刘予强告诉记者:“临汾的文化旅游产业比较丰富,基础性好,比如尧的故里、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华门等。临汾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有旅游景点50多处。”
刘予强这次带来的提案就有关于当地陶寺保护的建议,他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陶寺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同时,刘予强非常看好当地文旅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他表示:“抓生态发展就是抓大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国家的千年大计紧密结合起来,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文化旅游产业,但文旅产业占临汾经济总量目前还不足3%,作为新兴产业将来要提高到5%。”
新动能加速集聚,转型动力明显增强
“未来五年,能够成为继续推动临汾市经济稳步增长新动力的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刘予强认为,重点还是要大力发展新动能,而代表新动能增长主引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去年分别增长55.1%、63.9%、46.3%,对临汾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8、2.1和0.3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虽然上述产业增速明显快于临汾全市的工业发展水平、拉动力较强,但刘予强也指出,从占比看,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仅为4.2%、0.8%和4.3%,剔除交叉因素,新动能产业占全市的比重仅能达到5%左右,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小马拉大车”,亟待快速成长。
下一步,临汾将围绕构建“4+6+N”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以开发区和园区为载体的新兴产业集群,坚持扬长补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培育壮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遥感遥控、空间科技、通用航空等前沿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文化旅游产业改革步伐,抓好基础设施、精品路线和景区建设,加强宣传推介,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作用等。
对于企业的选择标准,刘予强表示,只要是没有污染的、没有高耗能的企业都欢迎。比如煤化工、新材料、铝镁合金、医药等新兴产业都是需要鼓励引进的,市政府层面也会通过建立产业基金扶持优质企业。另外在开发区也制定了拎包入住的政策,通过建立厂房和欢迎企业只投轻资产、不投重资产等条件吸引企业。
刘予强最后向记者表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临汾市走出困境加快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争当全省转型发展排头兵”目标,深入实施“345”发展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坚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