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晋头条

塞上新曲——朔州生态修复助推经济发展的实践

2018-08-14 17:24:0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张潇潇
摘要:生态修复让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季保全 邢丙清摄  季夏时节,北出雁门。桑干河流水潺潺,湛蓝的天空倒映其中;葱茏的南山脚下,塞上绿洲跃然呈现。  今日朔州已非&l

生态修复让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季保全 邢丙清摄

  季夏时节,北出雁门。桑干河流水潺潺,湛蓝的天空倒映其中;葱茏的南山脚下,塞上绿洲跃然呈现。

  今日朔州已非“雁门关外野人家”。在这里,生态优先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态修复的实践持之以恒,生态立市的成果喜人。朔州正奏响一曲高质量发展之歌:战略规划上生态优先,产业选择上生态为基,发展理念上严守红线,目标取向上改善民生,生态修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生态修复扮靓城市容颜 改变着朔州的发展理念

  朔州统筹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大规模造林种草,复垦煤矿开采区,推进工业固废利用,综合提升城乡环境……不仅让生态修复成果直接惠及民生,而且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圃柔茵、苍河流碧,洪涛雨霁、黄花耀金……”《朔州赋》中的美景曾令人向往,而今它就在身边。7月26日,著名编导张继钢执导的《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在朔州市右玉县巡演。这幕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在当地引发强烈反响,而这座城则给了他很多“意外”,“印象中雁门关外是荒凉的,但在朔州短短停留,不仅感受到清爽宜人的气候,也看到了漫山绿意的山,流水潺潺的河,塞上绿洲名不虚传!”

  生态优先,更带来招商理念的深刻变化。朔州市商务局投资服务中心主任王晓春说:“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朔州干部的普遍共识,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引回什么样的项目。”

  在右玉,生态旅游项目再下一城。7月26日,右玉县政府与同煤集团朔州煤电公司以及传奇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在北京签约,杀虎口景区文化旅游项目正式落户右玉,右玉全域旅游取得新进展。

  在怀仁,水系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引来四方客,引来投资商。来自浙江的投资商项海彬说:“把投资5亿元的天鹅公主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选在怀仁,就是因为这里的生态。”

  在平鲁,内陆港项目呼之欲出。他们与河北省秦皇岛港务局、太原铁路局、中煤平朔集团公司四方合作,将共同打造一个集煤炭贸易洗选加工、装车发运、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煤炭贸易集散中心。内陆港的使命,不仅要让煤炭更生态化地“走出去”,更要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

  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说:“尽管生态修复为朔州释放出很大的产业容量,但决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走生态化、高端化、集约化、现代化的路子。”

  从已经布局的“2+7+N”现代产业体系,可以窥见朔州发展理念的转变。“2”即煤炭产业、火电产业;“7+N”即陶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等非煤产业、新兴产业。做优“2”,意味着推进传统产业的生态化;做大“7+N”,就是通过提高非煤产业占比,把生态修复成果进一步释放、扩大,以助推高质量发展。

  朔州市市长高键介绍,现代产业体系将不断推动朔州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朔州今年非煤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至少提升2个百分点,并且这个2%也是今后每年的年度目标。

  生态修复换来金山银山 笃定了朔州的发展路径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生态修复助推朔州经济发展的两条路径。

  登长城、观古堡,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地方小戏,观看速度赛马……今天的右玉早与漫天黄沙作别,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当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右卫镇,古城墙、玉林书画院、艺术粮仓等成了国内众多油画家、摄影家的创作基地。村民李富做梦都没想到,他的房子还能收上房租。他高兴地说:“我这三间房,每间每天连吃带住80元,3间房合计240元呢!”2017年,右玉接待游客214.97万人次,同比增长27.28%,实现旅游收入20.89亿元,同比增长25%,好生态变成了高效益。

  朔州地处北纬39度,是国际公认的畜牧养殖黄金带,但由于生态脆弱,地理优势一度难以显现。正是一轮又一轮的生态修复,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再现塞上。目前,朔州是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核心区,是全国唯一的“粮改饲”整市推进试点。以恒天然、古城乳业、金沙滩羔羊肉等60多个龙头企业为引领,朔州草牧业形成了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形成了年加工100万吨饲草料、100万吨鲜奶、600万只肉羊、600万张羊皮、20万吨有机肥的能力。各类农畜产品在全国22个省市区打开了市场,羊肉、肠衣等产品远销中东、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去年,朔州农民年人均草牧业纯收入达到了3400元。

  如果旅游业、农牧业发展是朔州对生态产业化的注解;那么,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就是朔州对产业生态化的探索。

  因为朔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突出成效,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已经连续5年在朔州召开,这就是产业生态化的魅力。目前,朔州已经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45家,年消化工业固废3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4%,固废利用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6%。

  陶瓷业是朔州第二大产业。如何让其在发展和生态之间找到平衡?朔州大力推进现有陶瓷企业上档升级,目前现有企业全部采用天然气生产;通过积极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档次,降低能耗成本;同时,扶持企业改造落后装备,引导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实现企业整体上档升级。朔州还对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技术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陶瓷产业项目,一律亮红灯。

  而新兴产业的培育更是以生态为先导。神头发电公司多年来积蓄的3400亩闲置灰场一直无法有效利用,为此该公司上马灰场光伏项目,并顺利并网发电,成为朔州第一个通过省发改委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目前,朔州已成为全省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行业的龙头区域,其中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554.6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一。

  在山阴县,由山西松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省级重点工程2×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可于今年年内动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乙二醇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提升煤炭资源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水平。

  位于朔州经济开发区的国家级众创空间慧源创新科创园,智造空间总经理李辉正向客人讲解自己新研发的机器人。今年25岁的他已经是中北大学创新精英研究院院长,拥有6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样的项目在此并不鲜见,目前朔州慧源创新科创园已成功孵化项目数十个。

  生态修复重现塞上绿洲 持之以恒打造美丽朔州

  生态修复让朔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也促使当地发展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实。今年上半年,朔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7.7亿元,同比增长3%,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35.9%,增幅位居全省第一。

  城市因绿水萦绕而灵动秀美,发展因青山依托而持久凝重,但朔州生态修复的步伐没有丝毫放慢。

  今年召开的朔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践行“两山论”的示范区。目前,朔州市以桑干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为牵引的生态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已全面铺开。

  6月15日,“六大工程”之一,桑干河清河行动正式启动,打出了“浚河、控污、固堤、绿岸、增水、兴业”的组合拳,制定了“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巩固提升至2020年”的行动计划。为此,朔州市全面实施了整治入河排污口、河道清淤清垃圾、拆除河道违法建筑等“七大攻坚战”,力求恢复桑干河鱼翔浅底、绿树成荫、景观别致、人水和谐的美景。

  以全域绿化为目标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如火如荼。今年,朔州市启动了沿黑驼山、洪涛山、紫荆山等的整山系全流域绿化工程,全市以“一城两线”为重点实施18项造林工程,将完成营造林33.48万亩。在此基础上,怀仁、右玉将分别于2019年、2020年实现全域绿化,到2030年朔州也将实现全域绿化。

  以采煤沉陷区、露天开采区、矿山开采裸露区为重点的大规模复垦行动也在紧锣密鼓推进。16个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项目,目前已完成搬迁安置1043户。

  为打造优良的宜居环境,朔州大规模开展城乡垃圾、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就在今年,朔州市实施了51个处理项目,总投资24.4亿元,年内将完成投资7.7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可初步实现城乡垃圾与污水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为实现工业固废、畜禽废弃物等“两废”综合利用,今年朔州市开展实施工业固废处理项目4个,重点打造3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各县区6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任务已全部开工建设。

  ……

  “大自然从不背叛热爱它的人”,朔州以生态修复为抓手,城市风貌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朔州实践也再次证明,生态建设是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力。今天的硕果让朔州对发展路径更加坚定,而这份坚持也会让美丽朔州的目标越走越近。(记者  乔明亮 段伟华 袁兆辉)

热门推荐
返回顶部